| 
 | 
 
 本帖最后由 dolphinx 于 2011-9-3 23:31 编辑 % {* |1 Q  s( X% K+ D1 ~  c 
 
7 I# R- V% b1 [% W看到有一篇帖子题目是《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看到里面提到了一些关于酸性人体和碱性人体 以及哪些食物是碱性哪些植物是酸性的说法。我发这篇帖子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原文章,只是前段时间刚好看到北京台某健康栏目请到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叶主任特别就最近网上流传很火的人体酸碱之说的言论提出了科学性的质疑和否定,所以就拿来给朋友们参考一下。叶主任说: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体的体液是永远不可能保持一个酸碱度的,比方说胃液就是酸性的,但是血液确是呈碱性,有些器官的体液如果变成了碱性 那就是不健康的表现 尤其女性的阴道,女性朋友应该都知道吧 如果这里的体液变碱性了 那就要去看医生了~~这里有一个人体体液酸碱度的数据 血液  | 7.35~7.45  |  骨髓液  | 7.30~7.50  |  唾液  | 6.50~7.50  |  胃液  | 0.80~1.50  |  十二指肠液  | 4.20~8.20  |  粪便  | 4.60~8.40  |  尿液  | 4.80~8.40  |  胆汁  | 7.10~8.50  |  胰液  | 8.00~8.30  |   % b$ b4 |$ v3 d. I 
还有说某某食物是酸性不能吃,某某是碱性要多吃,从科学角度上来讲,任何一种食物在进行不同处理的情况下,酸碱度是会有变化的,而且在经过代谢吸收之后,产生的不同分解物的酸碱程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这些说法只要稍加推敲都是可以推翻的。叶主任说了很多 但是我没有全部记住,不过我从网上找到了这篇内容 和叶主任讲的差不多。可以给大家做个了解:# @5 j( N" r+ E  |3 L7 ~ 
酸碱体质说 - 谬论  人体“酸碱体质说”是伪科学理论 1 E& S3 O! a* k2 e& p: ^9 ^ 
 
/ }1 w8 u" T+ g. y2 b1 ]4 I6 B9 |  网络中关于“酸碱体质”的健康知识很多。在宣传“酸碱体质”理论的通俗读物中,一本叫做的《找对病源,碱回命》书可谓集大成者。  
9 `8 x! l4 a3 M5 o5 f; P+ _2 B- d7 |5 F, x" w1 k+ p 
  在此书开头一章写道:“人在一生下来的时候,身体大多属于健康的弱碱性环境,但在后天的各种坏习惯的影响下,身体会逐渐变酸,而身体逐渐变酸的直接后果就是滋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当人体的pH数值处于7—7.35之间时,属于弱酸性体质,此时容易受到有小病痛或某些疾病的干扰;当人体的pH数值处于6.9-7之间,属于强酸性体质,此时人极容易患上如癌症之类的重大疾病。”  
9 F2 y" D6 N% ?' P+ M- N8 ]$ s6 t; `# d 
  所谓坏习惯,就是不注意摄入碱性食物、熬夜等。书中还提出:“通过研究表明,有超过70%的疾病和人体的酸性化有关,而那些致命的高危疾病患者,有超过90%的人属于酸性体质。”作者列举了感冒、精神不振、风湿、皮肤病、气管炎、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几乎所有常见疾病,声称这都是酸性体质的表现。  
3 _6 c6 d8 D+ J' x8 z 
4 ^2 b2 O5 R) y: E酸碱体质说 - 传播目的  传播人体“酸碱体质说”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利益,这一“理论”反复被提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推销自己的商品。农夫山泉,螺旋藻等商品都炒作过自身的“弱碱性”,声称通过饮用或服用就可以平衡体内的酸碱性。事实上,食物区分酸碱性毫无意义,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也不会因为某种食品发生明显的改变。 : Y# w; X8 O: Y6 y+ l$ j 
 
+ s! Q  S; d! c6 j" b8 ^酸碱体质说 - 驳斥  不同食物的pH值各有不同,可以看出,无论食物本身的酸碱度如何,均衡膳食,平衡搭配才更有益于健康。  
5 ]( p( Y0 [: F/ N' B8 b, p, z/ N- _! Q7 A( i 
  不同体液有不同酸碱度 无一能直接等同于体质酸碱性 & S' n$ `0 d5 `* G 
 
# k/ M: K: r  T7 {' m  人体体液有很多种,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属于体液。不同体液各有各的酸碱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间,而血液的pH值可以达到7.45。即便是同一种体液,由于环境的不同,自身酸碱度也会存在一定的浮动范围。例如正常的尿液pH值就在5.0到7.0之间,其酸碱度会受到所吃食物的影响,吃肉、蛋、奶时,pH值会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则会相对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而且作为被隔离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  
- x- k: m- k5 N& W* o; O9 _ 
0 v# I8 I" P" u4 o$ C  科学上没有“体制酸碱性”这一说法  
3 j/ ~3 x' E  V0 ` 
- i- S* v  k/ c) }- m( M% G  以某一种体液在某一时刻的酸碱度来衡量所谓体质的酸碱性是不科学的。“酸碱体质说”传播过程中,将体液或等同于血液、或等同于尿液、或等同于唾液或不加区分笼统地称为人体体液,是典型的伪科学言论。国际上常规的人体环境检测方法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单凭pH值来看人体的酸碱性同样不科学。 5 V' Q5 K' V9 Y! c2 i3 ^ 
6 c! B, {: E1 y$ B/ q6 C 
  食物酸碱性划分是伪科学,同一种食物会分别产生酸、碱性代谢 3 c0 j  ?- e3 d, e 
& Z' H7 `; q  U0 R, d3 G 
  “酸碱体质说”会简单地将食物区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划分理由是根据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但实际上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随意指定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属于想当然,这样的划分方式有时会自相矛盾,导致同一种食物既被认为是“酸性食物”又被认为是“碱性食物”, 难以自圆其说。 4 @3 ?- K4 Z& R" Y1 M- O4 |0 U" R 
 
1 ~& d' S4 |. I* `. I  人体内酸碱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无法通过饮食调节。   @) \/ \' j* C: s9 F 
/ Y- c: g! ?8 ~3 M 
  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都能够精密地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各类缓冲物质,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比如不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都会变成酸性的,因为胃酸是含0.2—0.4%盐酸的强酸。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又会被碱性的肠液影响,变成碱性的。酸碱度不同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 C! `; e& A9 v; o# S3 x2 V9 x4 s 
 
( |1 f/ f( e5 N! s  所谓的“碱性食品”能保健并非因为其“碱性” ! P0 n! H' |/ ~5 F4 ?3 ~1 V 
4 L/ T( {' O+ b* U" x 
  被“酸碱体质说”推崇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之所以对一些慢性疾病有预防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碱体质说”的饮食观念,纠正“酸性体质”靠每天引用苏打水就可以解决问题,完全不用大费周折去吃各种“碱性食品”——事实上,即便是苏打水对人体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均衡的饮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都应该适量地合理地摄取,而不必在意什么酸碱性。 . a, L" Z0 ]8 b, @" D/ q, z% X 
 
0 L8 x% `+ F2 P- D; f7 ]8 W4 v! y  人体的酸碱度与疾病发生无关 # }4 N2 }  z# p# E) T3 k 
# x2 M# @' H4 [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一味追求人体环境的碱性反而不可取,很多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都是偏碱性的,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伪科学在传播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夸大其词的元素,比如酸性体质易致癌的传言,使得人们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放松对谣言的戒备,从而大行其道。 . r7 d, |/ J: V2 J 
7 ~/ q, H& v9 H( g' i 
  肿瘤有众多诱发因素,唯独不包括“体液变酸”  
- D# a3 K* F0 R+ ]: R 
4 q4 r3 J2 I( @2 r! Y% F0 R  人体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pH值各有不同。 : c+ n' n0 o7 M, v" j 
0 c0 ^9 L+ Y. u2 ?/ o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体质说”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肿瘤有很多种,每种肿瘤的诱发因素都不同,公认的致癌因素很多,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这个说法。肿瘤是各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不是一个酸性食物就能诱发的。  
& j7 G5 z* K* c' Q. b0 w. m2 z( H 
& V, }. Z+ }/ j; c  肿瘤可能导致身体周边微环境变酸,但反之不成立  
  U* j% Q1 H" O$ N8 q7 L( V$ p+ u, I4 w) S0 k+ \7 j. k6 v 
  并不是“酸性体质”这个“恶因”诱发了肿瘤。而需要将因果对倒过来,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在生长过程中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此外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现在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  
; I8 q; b- U2 Q3 Y  ~- V1 c' L6 s7 W4 h4 T" j* f1 P$ U 
  其他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非因体液过酸过碱致病 # t# O# N7 x+ v  u  j. H7 D 
 
" M) p' q$ |9 m+ ]. \  K2 J  健康人的血液pH值在7.35到7.45之间。当血液pH值低于7.35,已经属于酸中毒了,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 泻、肠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  
: X$ ]9 s. V- h9 B$ p* K9 e6 Y2 z; v 
  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同样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所以并不是“碱性体质”就是好的。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而非因为体液过酸过碱导致疾病,也不可能通过进食普通食物改变体液的酸碱性。" d4 x% N( |' w4 w 
6 Y- F/ {$ s" a1 J/ S 
如果要想有一个好的身体状况,就要均衡的摄入不同的营养物质,因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分布在不同的食物之中,所以只吃这种 不吃那种 是最容易导致微量元素缺失的。当然 对于正在发病的病人 那就另当别论 一定要遵医嘱了~~另外 积极的锻炼身体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保持健康最佳方式~~最后用叶主任的一句话来送给大家“要用清醒的头脑去分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毕竟网络是自由开放的,谁都可以发表文章发表看法 参考一下可以 但是不要盲从,就像之前那个张悟本 真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啊 害的绿豆价格被炒得那么高~~2 \! \- `' t: J4 c6 K; o 
) g. ^, e- @* v4 X' u/ [* j 
 |   
 
 
 
 |